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是一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的一种反复发作性突发性剧痛,因其疼痛剧烈,又称为“痛性痉挛(tic douloureux)”。
该病多见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女性略多于男性,男女比例约为1:1.6。三叉神经痛是脑神经痛中最为常见的类型,但其患病率在我国至今尚无确切的流行病学统计资料,据英国报道大约为155/1000000人。
三又神经痛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或症状性两大类。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是指继发于肿瘤、脱髓鞘等明确病变的三叉神经痛。在三叉神经痛患者中,大约只有1%~5%发现有脑肿瘤存在,其中以听神经瘤最为多见。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至今尚无十分满意的解释。目前普遍认为三叉神经痛主要是由于血管压迫所致;一些病理学家和口腔科医师认为三叉神经痛可能是由于牙齿脱落及慢性感染所致;也有学者认为三叉神经痛的发作性可能有中枢机制的参与,三叉神经的逆行活动可能改变了三叉神经核的电生理活动方式。
扫码快速预约
常见症状:
在头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发病骤发、骤停、闪电样、刀割样、烧灼样、顽固性、难以忍受的剧烈性疼痛。说话、洗脸、刷牙或微风拂面,甚至走路时都会导致阵发性时的剧烈疼痛。疼痛历时数秒或数分钟,疼痛呈周期性发作,发作间歇期同正常人一样。
临床特征:
1.发作性三叉神经痛为发作性“闪电”或“触电’’样疼痛,每次持续数秒钟到数分钟,一般为20~30秒。有时患者可能诉说其疼痛为持续性的,但当患者安静不动时,他会感到这种所谓的“持续”中疼痛有短暂的减轻。
2.触发性面部特别是口周区的轻度触觉刺激即可诱发三叉神经痛。说话、咀嚼、刷牙、洗脸均可诱发疼痛的出现和加重,严重者微风或身体运动亦可成为诱发因素。一般在疼痛发作后有2---3分钟的不应期。
3.间歇性在三叉神经痛频繁发作期间,大多数有数周到数月的间歇期。Rushton等报道155例三叉神经痛中,50%有1个月以上的间歇期,24%的间歇期在12个月以上。一般说来,随着患者病程的延长,间歇期愈来愈短。
4.单侧性几乎所有的三叉神经痛均在单侧发生,以右侧居多,大约占6I%。少数患者在病程中可再出现另一侧的三叉神经痛。双侧同时发生者极为罕见,仅占0.5%。三叉神经痛多发生于第Ⅱ、第Ⅲ对脑神经的分布区,发生在第工支分布区的极少见。
5.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一些患者在疼痛发作时可以在其分布区区域发现有痛觉过敏或痛觉减退,有的甚至出现角膜反射迟钝,但发作停止后这些体征即消失。如果发现这些体征持续存在,应考虑为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必要时可行头颅CT、MRI及DSA等检查,以寻找其病因。
6.三叉神经痛对卡马西平及神经阻滞的治疗效果良好,这一特点也可作为三叉神经痛与其他面部疼痛如牙源性疼痛、非典型面部痛和颞颌关节紊乱的鉴别要点之一。
精彩推荐
顶部